码农五十年

咏史

高阁垂裳调鼎时, 可怜天下有微词。 覆舟水是苍生泪, 不到横流君不知。 因为《咏史》,我一度以为李梦唐是古代的一位诗人。一度以为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古代诗人是因为我的孤陋寡闻。 后来才知道,作者李梦唐,本名宗金柱,河北任丘人,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。曾任中国新闻社高级记者,中国新闻社编委、摄影部原主任。2016年9月16日因病辞世,享年仅52岁。

趋势是很难逆转的

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关注腾讯和内房(包括物业)股。一直挺犹豫要不要重新买入一些港股仓位。 到现在这个位置,从价格方面,我觉得腾讯和内房股已经很有吸引力了。我前面也讲腾讯未来会是一家不敢有梦想但很赚钱的公司,是完全能够支撑现有股价的。所以我也在犹豫要不要从300开始往下建仓。内房(包括碧桂园,龙湖,旭辉等,以及融创服务等)我觉得按照正常都应该已经是很有价格优势了。但是因为犹豫,所以我没有买正股,...

塔西佗陷阱

塔西佗陷阱(英语:Tacitus Trap),或称塔斯佗陷阱,是一个政治学理论,得名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,意指倘若公权力失去其公信力,无论如何发言或是处事,社会均将给予其负面评价。这一术语最早见诸中国美学家潘知常的2007出版的《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——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》一书中,后成为中国学界和媒体的高频词汇。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将惩恶扬善作为写作历史的目的,认为应当“只应当提到那些特...

关于碧桂园的一些零星想法

前一段时间有一点钱准备加点美股的,结果因为判断失误错过了加仓,现在不敢追了。所以想在港股寻找一点机会。正好看到碧桂园听说要暴雷了,所以好奇看了一下。 对于碧桂园不是太陌生,算有一些基础。17年刚进港股的时候,买内房。当时就看了恒大、融创和碧桂园,所以对碧桂园算是有一些了解。后来看过吴建斌写的《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》,对碧桂园内部的运转也算建立了一些认识。总之对于碧桂园并不是我理想中的企业...

教会与妓院

小镇上,有个人决定建一家妓院。 不巧的是,这家妓院就建在教堂对面。教会和会众开始请愿,阻止妓院开业,并且每天铸告,阻挠他的生意。 建筑施工仍在进行中。就在妓院快要完工时,一道强闪电从天而降,一把火将它烧了个干净。 教会的人感到很欣慰。不久,妓院老板起诉教会管理人员,理由是,教会通过请愿和祈祷,以直接或间接的行动和手段,对其妓院被毀负有最终责任。在法庭答辩时,教会强烈否认其祷告是促成上帝...

人性不可考验

看周末雪球上热闹的卖号事件,想到两个关于人性的故事(真实性无从判断,很有可能来自鸡汤文): 故事一: 丹麦著名医学家、诺贝尔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,在众多候选者中,芬森选中了一个叫哈里的年轻医生。 但芬森担心这个年轻人不能在十分枯燥的医学研究中坚守。 芬森的助理乔治提出建议:让芬森的一个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,看他会不会动心。 然而,芬森却拒绝了乔治的建议。他说: “...

走出直观判断的误区

《查理•芒格的原则》中讲了一个小故事,挺有意思的。记录一下: 一位神职人员去世了,他在天堂门前排队,准备进入。他前面是一位投资经理人。 圣彼得问这位投资经理人:“你是谁?做过什么可以让我同意你进天堂的事?” 此人答道:“我是乔•史密斯。我为成千上万的人打理钱财。” 圣彼得查看了他的名单,对投资经理人说:“拿上这件丝绸长袍和金杖,进天堂吧。” 现在轮到那位牧师了...

巴菲特:通货膨胀是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的

本文是1977年5月巴菲特在《财富杂志》上的撰文,详细阐述了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。上世纪70年代,是美国滞胀最严重的年代。 巴菲特的观点摘要: 在通胀中,债券投资者将遭受重大损失,而股票投资者也好不到哪里去。 股票的分析思路和债券类似。 在低通胀环境下,股票的净资产收益率相比债券收益率有更好的吸引力。投资者在低通胀环境下,获得了三重好处: (1)公司的净...

一个结束,也是一个新的开始

犹豫了好久之后,终于把原来的最后一个公司也注销了。算是对于过去的一个告别。 告别的这个过去,是一个纯粹的开发人员思维向经营人员思维转变的过程,终于认识到经营的规则不是像开发面对的机器,永远是0或者1。也同样是因为过去的这段经历,当读到《金融的逻辑》中讲的这个故事的时候,更加能够感同身受: 我曾经投过一家公司,挺有名的,17年抓住了一波风口,账上趴了几个亿现金,但是后来风口停了,董事...

创业与情怀是离得比较远的

陈志武老师在《金融的逻辑》中讲过一个故事,深为赞同。尤其是在当下。摘录以下: 我曾经投过一家公司,挺有名的,17年抓住了一波风口,账上趴了几个亿现金,但是后来风口停了,董事会开会,讨论怎么办? 我的意见是,公司停止运行,一千多号员工全部裁员,拿出几千万补贴员工离职,然后公司留下创始人三个,账上还应该有五六亿现金,然后投资人本金退回去。这样谁都没有压力,大家都轻松,几个亿现金每年...